“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40年7次刷新夏玉米单产纪录_欧宝体育登陆入口_欧宝娱乐手机版app官方网站下载

欧宝体育登陆入口

欧宝体育登陆入口

“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40年7次刷新夏玉米单产纪录

发布日期:2024-04-25 02:18:32来源:欧宝体育登陆入口点击量:1]

  (记者李文亮 通讯员周国明)“一粒种子能改变世界”。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就是一粒改变世界的“金种子”。

  今年66岁的李登海,是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他常谦虚地说,要“做一棵向上冲的玉米”。回顾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事:种玉米、选玉米、培育玉米新品种。

  40多年来,李登海在我国玉米单产只有200公斤左右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117代选育,在全国率先育出了亩产达700公斤、900公斤、1100公斤、1400公斤、1500公斤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先后7次创造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创造我国春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一个玉米新品种,从最初选育到品种稳定,成功几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有的人苦苦探索一辈子也无法修成正果。李登海从1970年开始从事农业科研,1972年开始玉米高产攻关,1973年开始杂交玉米育种,1985年开始玉米种子产业化创业,这是一段艰苦的历程。

  1972年春,烟台市农科所的专家下乡搞科研,带来的一份资料让李登海目瞪口呆:美国农民华莱士创建的先锋种子公司,把春玉米亩产提高到最高1250公斤,后来华莱士还当上了美国副总统!当时,山东玉米亩产仅二三百斤。“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李登海的心里升腾起梦想。

  李登海先后种植了120多个高秆平展叶片品种,发现要逐步提高产量,必须培育叶片向上冲的品种。经过数年努力,李登海终于培育出了“掖单2号”,称之为“紧凑型”。1979年,掖单2号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公斤的高产纪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同明回忆说,“紧凑型”实现了玉米育种的一次飞越,一次创新!

  2005年,山东莱州夏玉米“登海661”高产攻关田1.09亩,亩产1402.86公斤,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一亩以上高产攻关田高产纪录;2013年,新疆奇台春玉米“登海618”高产攻关田1.3亩,亩产1511.74公斤,创造了我国春玉米一亩以上高产攻关田高产纪录,较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高产能力提高了1倍以上。

  到目前,李登海已育出具有高配合力的60多个紧凑型玉米骨干自交系,获得60余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1项专利,主持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有89个通过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是我国拥有审定品种和植物新品种权最多的农业育种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中等水准的40%。李登海率先育出我国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新品种,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和促进玉米栽培育种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个个中国玉米高产的奇迹,更让我们欢欣鼓舞:中国人有能力养活我们自己!

  今年,我国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4.5亿亩,在国家计划2020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中,玉米占53%。多年来,全国累计有11亿多亩的土地上种过李登海的种子。“八五”、“九五”期间,李登海育出的玉米种种植培养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最高年份种植培养面积的占43.5%,全国种植的5株玉米种有2株是登海育成的,这些品种累计增产1000多亿公斤,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

  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为国育种”是李登海一生的坚守。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表达了与李登海合作的愿望。“我国种子法明确规定,主要农作物种子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中方必须控股!”李登海对这个决定坚如磐石。经过马拉松式谈判,先锋公司终于让步。2002年11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种业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公司成立,中方控股51%。

  “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领先水平,是我一生的追求,前半生为国家增产了1000亿公斤粮食,我将力争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这就是一位农民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李登海从农科队起步,靠农校一年进修的老底子搞科研,缺技术、少资金、乏人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登上世界农业科学技术高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为了加快育种速度,从1978年开始,李登海带队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海南育种初期,在太阳炙烤着的玉米地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平均每天要站立8个小时之后,临近玉米丰收的时候,要吃住在田间地头,常常是和蚊虫、毒蛇相伴。海南育种37年,从家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他吃尽了苦,流尽了汗,遭够了罪,也收获了希望。

  “春争日,夏争时。”玉米授粉最紧张时,李登海的作息时间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他的实验室主要在田间,给玉米杂交人工授粉,必须在天气最热时进行,冒着40度的高温钻玉米地,一个中午下来,全身一层白花花的盐碱。“拱”了40多年玉米地,他每年为玉米套袋20多万个,还要逐个观察、记录、选择、分析,全凭手工操作,呆在玉米地里一天,经常只吃一顿饭。

  由于常年不知疲倦地工作,过度劳累,李登海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痔疮等多种疾病。1991年7月,突发脑梗塞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当时,他连话都不能说。经过医院两个多月救治,才保住了性命。出院时医生嘱咐他静养,可他马不停蹄地去了海南育种基地。

  身家数亿的李登海,该花的钱一掷千金,每年仅科研投入就达1500多万元;不该花的钱,“半个铜板也心疼”。与李登海共事30多年的公司董事长毛丽华说,受李登海的影响,大家出差时,也只买火车硬座票或站票。公司有啥基建,职工个个成了泥瓦匠,打地基、砸石头、垒墙盖瓦,全是自己干。

  李登海衣着朴素,为了方便下地,总是随身带着一双胶鞋。“在别人看来,我是所谓的亿万富翁,其实,我也是一个打工者,是一个地地道道在玉米地里给股东们打工的长工。” 李登海说自己这辈子是“三无”:无节假日,无星期天,无八小时工作制。每天早上五六点钟,李登海都会去玉米地里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忙碌一天后,晚上10点多钟,打着手电再到玉米地里转一圈。